第三章 章末检测

第1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嘉兴高一期末)萤火虫的腹部后端有发光细胞,细胞内含有发光的物质荧光素,当其接受ATP中的能量时就会被激活而发光。ATP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该结构中①的名称是腺嘌呤,A错误;萤火虫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可以在线粒体或者细胞溶胶内合成,而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能,B错误;荧光素接受的能量由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提供,C错误;萤火虫细胞发光时,ATP与ADP可保持动态平衡,进而维持细胞对能量的需求,D正确。

第2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杭州高一联考)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在细胞内能量转换和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通货”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ATP中的五碳糖为核糖,是大分子RNA的组成成分,A错误;光合作用中,叶绿体中的ATP在类囊体膜处合成,转移到叶绿体基质被消耗,用于三碳酸的还原,B正确;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该过程中有水的消耗,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不用于ATP的形成,C错误;植物细胞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即过程①不仅仅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第3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丽水高一联考)下列过程中不会发生“ATPADP+Pi+能量”这一过程的是(  )

解析:

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大量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合成,A符合题意;叶绿体基质中三碳酸被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因此该过程发生了ATP的水解,B不符合题意;Na向细胞外的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发生了ATP的水解,C不符合题意;胰岛β细胞向外分泌胰岛素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发生了ATP的水解,D不符合题意。

第4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温州高一期中)如图所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增大M点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解析:

M点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不变,说明底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而且该酶已经在最适温度和pH下,所以限制该酶反应速率增大的因素是酶的数量,增加酶的数量会增大反应速率,而反应时间不影响反应速率,C符合题意。

第5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舟山高一联考)生物代谢活动快速有序地进行离不开酶的参与,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生成量,因此检测最终产生的氧气量(取决于底物的量)不能用来判断酶活性大小,A错误;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需要将鸡肝或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便于酶与底物结合,B正确;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做酶的专一性实验,只能选择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糖的生成,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错误;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用碘-碘化钾溶液,不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因为本尼迪特试剂使用时需要热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D错误。

第6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台州高一联考)如图为酶催化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A在反应前后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可推知其为酶,在催化过程中不被消耗,A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正确;高温、强酸、强碱均能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酶活性下降,低温不会导致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只是抑制了酶活性,酶活性仍可恢复,C错误。

第7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3·浙江1月选考,8)某同学研究某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该同学研究的因素是(  )

解析:

己糖激酶溶液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丧失50%;己糖激酶溶液中加入过量底物后置于45 ℃水浴12 min,酶活性仅丧失3%,这两组实验的不同条件在于是否加入底物,所以研究的因素是底物,B符合题意。

第8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指细胞外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此方式是转运细胞外特定的生物大分子,而氨基酸不是生物大分子,所以氨基酸分子不能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只有圆球形生物大分子可以与受体结合,被吞入细胞,故胞吞作用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B正确;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它可以保持细胞内部某些物质的浓度与周围环境相比有较大的差别,C错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故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胞吞作用,D错误。

题干:

(2024·丽水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各小题。

盐碱地中含过量的钠盐,如NaCl、NaHCO3等,为应对钠盐对生存的威胁,海水稻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抗逆性机制(图中①~⑥是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SOS1和NHX是钠氢交换体)。

第9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对海水稻细胞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由题图可知,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存在多种转运蛋白,在膜上呈不对称分布,A错误;海水稻以不同方式吸收和排出无机盐,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用盐度更高的海水直接灌溉稻田,可能导致水稻根细胞失水而死亡,C错误;据图中①可知,Na外排到细胞外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转运,图中没有体现该过程消耗ATP,表明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H顺浓度梯度转运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即膜外H浓度高于膜内,说明土壤溶液的pH低于海水稻细胞内,D错误。

第10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关于海水稻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错误的是(  )

解析:

据图1分析可知,海水稻以易化扩散方式吸收水分,也可以通过渗透吸水,A正确;据图2分析可知,液泡中NHX转运Na时依靠膜两侧的H浓度差进行逆浓度梯度,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富集Na而适应高盐环境,B正确;将Na浓缩于液泡中会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C错误;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为主动转运,D正确。

第11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嘉兴高一期末)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①~④为相关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过程②丙酮酸分解产生CO2和H2O,属于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A正确;运动员马拉松长跑所需的ATP主要来自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过程②,B正确;厌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乙醇或乳酸中,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错误;缺氧条件下水稻根细胞通过过程④产生乙醇,乙醇过多导致根变黑、腐烂,D正确。

第12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将酵母菌研磨后取出一部分匀浆进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各种细胞器且不含细胞溶胶)。将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敞口试管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甲试管中是上清液,含有细胞溶胶,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有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错误;乙试管中是沉淀物,含有线粒体,滴入适量丙酮酸,可继续完成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试管中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B正确;向丙试管中滴入适量葡萄糖溶液和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越短,说明CO2的产生速率越快,C错误;在无氧条件下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入等量葡萄糖溶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色(检测酒精)的是甲、丙,D错误。

第13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一次施肥太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即烧苗现象,A正确;“正其行,通其风”可以保证空气流通,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要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储存种子,C错误;露田和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细胞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吸收无机盐,D正确。

第14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3·浙江1月选考,1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氧气的有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需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比值为1∶1,因此可选用酒精和CO2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氧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厌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还储存在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少,D错误。

第15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绍兴高一阶段检测)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植物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乙醇跨膜转运的方式为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由题图可知,a~b时间内CO2的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故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厌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的过程,B正确;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此时进行厌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C正确;厌氧呼吸无论产生乙醇,还是乳酸,第一阶段都是相同的,且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故每分子葡萄糖经厌氧呼吸产生乙醇时生成的ATP和产生乳酸时的一样,D错误。

第16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浙江环大罗山联盟高一期中)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生理过程中能生成ATP的是(  )

第17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CaCO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错误;研磨时添加石英砂,能够使研磨更充分,有助于色素提取,C正确;画滤液细线时要做到细、直、齐,减少样液扩散,以保证滤纸条上形成的色素带清晰、整齐,D正确。

第18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2024·宁波高一期中)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0 ℃条件下培养(注:该品种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本实验有不同光强度、是否施肥、土壤含水量三个自变量,A错误;据题图可知,土壤含水量在40%~60%、光强度为800 μmol·m2·s1、施肥条件下CO2吸收量最大,说明此时施肥效果较好,B正确;制约B点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光强度,此外可能还有土壤含水量,C错误;D点与C点CO2吸收速率有差别的原因是土壤含水量的不同,D错误。

第19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浙江强基联盟高一联考)为研究光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密闭小室内的CO2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将实验装置放置于室温一段时间后,测量小室中的气体释放量,改变光源距离,重复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图甲装置液滴的移动检测的是整个植株气体的释放量,当光源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光源距离为b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气体是氧气,d点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释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两点时光合速率不相等,呼吸速率不变,A错误,C正确;当光源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一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细胞呼吸,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当光源与密闭小室的距离小于a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强度,D错误。

第20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宁波高一期中)如图可以表示某生命活动的模型,a~c代表物质,甲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若 a、b、c 分别代表丙酮酸、CO2和乙醇,可表示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溶胶,因此甲可以代表细胞溶胶,A正确;光合作用的原料是CO2和H2O,产物是O2和葡萄糖,若 a、b、c 分别代表 CO2、O2和葡萄糖,可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则甲可以代表叶绿体,B正确;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甲可以代表细胞膜,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进行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C正确;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因此若 a、b、c 分别代表葡萄糖、CO2和 H2O,则甲不可以代表线粒体,D错误。

第21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衢州高一期末)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pH对马铃薯块茎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 5.0、pH 6.0、pH 7.0、pH 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1)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加入少许________以利于充分研磨;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2)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 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3)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由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4)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 min和1 min时的实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将其中1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增加滤纸片数量

B.将温度提高到80 °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将注射器换成更大容积的

(7)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硅 (2)相同大小 (4)(不同pH的)缓冲液 等量的过氧化氢 (5)时间和酸碱度(pH) (6)C (7)相应缓冲液 保证缓冲液pH的准确度,避免实验误差

解析:

(2)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取相同大小的滤纸片。(4)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因此要分别吸入等量的不同pH的缓冲液和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5)实验探究的是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酸碱度(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6)曲线2产生的气体量明显增多,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产物的量,C符合题意。(7)所有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用品不混淆,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若实验中只有1支注射器,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相应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第22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杭州高一期中)如图甲是某同学通过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部分细胞物质进出的过程示意图,图丙表示物质透过膜的运输速率随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植物细胞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将洋葱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载体M发挥作用时,通过水解________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________直接提供能量,载体M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性。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与图丙中的曲线____________一致。图中曲线②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__________,穿过了____层膜。

答案:

(1)质壁分离 该细胞是死细胞;该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外界溶液的浓度不够大,细胞失水较少 (2)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3)ATP K 选择透过性 (4)①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有限 (5)胞吞 0

解析:

(2)主动转运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图乙是小肠上皮部分细胞物质进出的过程示意图,葡萄糖进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转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是易化扩散。(3)在载体M发挥作用时,能通过主动转运使小肠上皮细胞排出Na、吸收K,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该过程能量是由ATP水解产生的。载体M只能定向运输Na、K,而不能运输其他无机盐离子,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性。(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扩散,图丙中曲线①表示扩散,曲线②表示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因此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与图丙中的曲线①一致。主动转运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图中曲线②BC段中随着细胞内外浓度差增大,运输速率不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有限。(5)细菌不是小分子物质,白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胞吞,利用膜融合的原理,因此穿过了0层膜。

第23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其中某一时刻观察到的现象如图甲所示。请判断此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内有机物的生物合成以细胞呼吸为中心,这是因为细胞呼吸既能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还能为合成反应提供__________骨架。假设某越野赛参赛选手细胞呼吸消耗的底物全部是糖类,当他在徒步越野中感觉到肌肉酸痛时,此刻的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之比应该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3)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探究种子萌发时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时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此时萌发种子的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为____________。

(4)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亦可借助H浓度梯度。如图丙为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电子传递链中部分物质跨膜转运的示意图,由图丙可知,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过程④中丙酮酸的跨膜运输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答案:

(1)高于、低于或等于(或不能确定高低关系或无法判断高低关系) (2)碳 等于 (3)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 (4)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出呼吸和热能两个关键词即可) 易化扩散 需要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细胞A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动态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高于、等于或低于三种可能。(2)细胞合成代谢的产物是细胞生活、生长和修复损伤所需要的物质,细胞呼吸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为合成反应提供碳骨架。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只能来自需氧呼吸,因此,O2的消耗量和CO2的释放量之比总是1∶1。(3)两个实验装置唯一的区别是装置1中放置的是NaOH溶液,而装置2中放置的是蒸馏水,NaOH溶液能够吸收装置中的CO2,因此装置1中的气体变化量表示O2的消耗量;而装置2中,由于需氧呼吸吸收的O2量等于CO2的释放量,不会引起气体量的变化,但是厌氧呼吸不消耗O2,释放CO2,因此装置2中气体量的变化可表示厌氧呼吸释放的CO2量。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故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此时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4)马铃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故将马铃薯储存一段时间后,马铃薯堆中温度升高。由图丙分析可知,过程②H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方式为易化扩散,过程④中丙酮酸的跨膜运输借助H浓度梯度,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

第24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丽水高一期中)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A~D表示生理过程,①~⑤表示物质;图乙表示最适温度下光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对沃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图甲②物质代表__________,它为三碳酸还原提供________________。

(2)图乙b点光强度下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强度下,沃柑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d段表明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d点以后起主要限制作用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4)沃柑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期的阴雨天气会使叶片发黄,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的色素带如图丙所示,叶片中的色素需先用__________提取,对比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__________(填序号)色素带会变__________(填“宽”或“窄”)。

答案:

(1)光反应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膜或叶绿体的基粒) NADPH 能量和氢 (2)细胞溶胶、叶绿体(的光合膜或类囊体膜)、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 不能 b点叶肉细胞表观光合速率为0,则整株沃柑的表观光合速率小于0,沃柑不能生长 (3)光强度 CO2浓度 (4)95%的酒精 3、4 窄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A过程利用光能,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图甲②物质代表NADPH,它为三碳酸还原提供能量和氢。(2)图乙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该光强度下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叶绿体(的光合膜或类囊体膜)、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图乙表示最适温度下光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强度下,沃柑不能生长,原因是b点叶肉细胞表观光合速率为0,则整株沃柑的表观光合速率小于0,沃柑不能生长。(3)图乙表示最适温度下光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bd段随光强度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增大,表明光强度是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d点以后起主要限制作用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4)光合色素是一类脂溶性物质,需先用95%的酒精提取,图丙中1是胡萝卜素,2是叶黄素,3是叶绿素a,4是叶绿素b,对比充足光照和长期阴雨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3、4色素带会变窄,原因是光照不足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第25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2024·宁波高一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无关变量,选取的新鲜绿萝叶片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不同波长条件下绿萝叶片的光合速率时,选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计算平均表观光合速率。实验结束后,通风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分别代表绿萝叶片的光反应和碳反应,两者在物质变化上的联系是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图乙曲线与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 (2)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消耗速率 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 (3)ADP和NADP 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碳反应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叶片吸收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过程中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如CO2的消耗量、O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生成量等)代表了光合速率

解析:

(1)测定光波长和绿萝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绿萝叶片是无关变量,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绿萝叶片应该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同。(2)O2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能测量装置内的O2和CO2的变化量,则选择实验所需的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片10 min,利用传感器记录3个装置中的O2的释放速率和CO2的消耗速率,用于计算平均表观光合速率。为了减少O2和CO2浓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实验结束后,通风30 min,使装置内气体含量恢复到初始浓度。要获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还需要将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反应10 min,测定O2消耗速率或CO2产生速率,得到细胞呼吸的速率,然后再计算图乙中的O2产生速率和CO2固定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