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1

题干:

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第1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解析:

若界面为莫霍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乙在莫霍面以下,甲位于莫霍面以上,则甲为地壳,A正确。乙为地幔,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之上,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误。甲为地壳,平均厚度17 km,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为固态物质构成,地震波横波能够通过,D错误。

第2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解析:

若界面为古登堡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软流层仅分布在上地幔上部,而甲代表地幔,A错误,B正确。乙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地核,不代表地壳,C错误。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乙表示地核,D错误。

第3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若图中界面代表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外至内依次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如果甲为光球层,则乙为太阳内部,图中界面就不是太阳大气层分界面,A、C错误。如果甲为色球层,色球层的内层乙为光球层,B错误。如果甲为日冕层,日冕层的内层乙为色球层,D正确。


题干:

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干燥冷凉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4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反映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  )

解析:

据材料“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干燥冷凉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结合题干“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岩层沉积自下而上由老到新,可推断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故选D。

第5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

据材料“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可知,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A错误;此时期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造煤时期,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C正确,D错误;脊椎动物迅速发展出现在晚古生代,B错误。


题干:

下面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图2为“该河段周边某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6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PQ河段为峡谷,QR河段为宽谷,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PQ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②QR河段以搬运作用为主 ③PQ河段岩石硬度大 ④QR河段岩石硬度大

解析:

PQ河段为峡谷,表明该地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①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多沙洲,表明该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不是以搬运作用为主,②不符合题意;PQ河段岩石硬度大,侧蚀速度较慢,河谷较窄,以下蚀为主,形成峡谷,③符合题意;图中显示,QR河段河谷宽广,表明侧蚀速度较快,因此岩石硬度相对较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

第7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图中甲地形成了大面积沙丘地貌,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  )

解析:

雅鲁藏布江冬季河水少,甲地北侧的宽谷中大量沙洲因水位低而裸露出来,且该河谷冬季盛行偏北风,偏北风把裸露出来的沙洲的沙尘扬起,搬运至甲地遇山地阻挡,风速减慢,大量沙尘沉积,形成大面积的沙丘地貌,因此其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是冬季裸露的沙洲,D正确。


题干:

(2024·山西太原月考)障壁岛是指一种狭长形的与海岸平行的沙岛,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对潟湖起屏障作用。某海岸地理学家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第8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 ②沿海大湖的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 ④珊瑚礁多的远洋

解析:

障壁岛是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由适当的沙子供应而形成,沙丘广布的海滩,可供应沙子,①正确。大湖湖口,湖底较平坦,有利于泥沙的堆积,②正确。波涛汹涌的海岸,侵蚀作用强,不利于堆积,③错误。障壁岛在海岸附近,④错误。故选A。

第9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图中所示障壁岛属于(  )

解析:

根据材料“任何地方……就有障壁岛的存在”可知,障壁岛是沿海常见的海岸地貌,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障壁岛是沙子或底泥堆积而成,属于泥沙堆积,B正确,C、D错误。


题干:

(2024·云南昆明月考)某探险家在美国荒野距地面39 044米的高空,从氦气球上跳伞成功落地。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0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该探险家乘坐氦气球经过的大气层有(  )

①高层大气  ②平流层  ③对流层

解析:

平流层范围为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的高空。39 044米的高空处于平流层,故该探险家乘坐氦气球经过的大气层有平流层与对流层,C正确。

第11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从氦气球上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总体趋势是(  )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平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所以从氦气球上跳出到落地,随着海拔降低,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总体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


题干:

下面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第12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树木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1)。这样做的目的是(  )

解析:

夏季,湛江太阳辐射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保护新栽的树木,故选D。

第13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图2中A产生的是(  )

解析:

图2中A是大气逆辐射。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是因为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故选D。


题干:

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4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以下海域会形成大渔场的是(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④海域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故选C。

第15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四幅图可能符合③附近海域海水运动和性质的是(  )

解析:

③海域位于北半球,③海域有暖流流经。根据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可知,A、B图中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的海域,A、B错误;等温线弯曲,突出的方向即洋流前进的方向,C、D图洋流均位于北半球,C图洋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D图洋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为寒流,排除D,故选C。

第16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图中②附近的海域盐度偏低,主要的原因是(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入海河流、与其他海域的连通等。图中②海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应该比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导致②海域盐度偏低,B正确,A错误;与其他海域的连通主要利于盐度的平衡,C错误;此海域远离陆地,无淡水注入,盐度应该偏高,D错误。故选B。


题干:

绿潮是世界沿海各国普遍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浒苔是形成绿潮现象的重要物种之一。浒苔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 ℃,其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氧气,并且在失去水分后会发出恶臭。2021年山东青岛市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大规模的浒苔侵袭。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7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推测青岛市发布海洋绿潮橙色预警的时间最可能是(  )

解析:

根据材料“浒苔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 ℃”可知,浒苔爆发的季节,水温较高,6月青岛市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较高,适宜浒苔繁殖,B正确。

第18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大规模浒苔的出现对青岛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②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形成新的自然旅游资源 ④阻塞航道,影响航运安全

解析:

一般的鱼类不以浒苔为食,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浒苔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浒苔大量繁殖会产生恶臭,不适合旅游,不会形成新的自然旅游资源,③错误;浒苔大量繁殖,会阻塞航道,影响航运安全,④正确。故选D。


题干:

箭袋树是一种非常高大的乔木,树干粗壮,叶片肥厚,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如下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9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该植被适应的环境特征为(  )

第20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箭袋树树干上白色粉末的主要作用是(  )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植被树干粗壮、叶片肥厚利于储水,“叶片覆盖有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很少”利于减少蒸发,“树干覆盖有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有利于反射太阳辐射,减弱太阳辐射的影响,以抵抗灼热,表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且太阳辐射强,应为炎热干燥的环境,第19题选C,第20题选C。


题干:

(2024·浙江杭州质检)读表,完成以下各题。

第21题 (双选题) - 多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解析:

读表可知,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比水星、金星更远,应在水星、金星之外,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B错误。金星表面平均温度为737 K,比水星高,C正确。水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长,并且距离太阳更近,几乎没有大气层存在,所以昼夜温差比地球大,D正确。

第22题 (双选题) - 多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双选)(  )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导致地表温度适宜,使得地球上的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A、D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地球存在大气层,B错误。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使得生命得以延续,而不是形成液态水的原因,C错误。故选A、D。


题干:

(2024·浙江金华阶段练习)海洋温差能是表层与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形成的热能。目前我国正努力研究海洋温差能热电转换技术——它以表层海水作为热机系统的高温源,以深层海水作为低温源,形成热力循环系统,驱动发电机发电。下图示意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流程。完成以下各题。

第23题 (双选题) - 多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存在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双选)(  )

解析:

太阳辐射到达海洋表层后经海水向下透射,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深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加之海水热导率低,使得表层海水向深层传导的热量较少,因此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异,A、B正确。

第24题 (双选题) - 多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开发海洋温差能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表现在(双选)(  )

解析:

根据海洋温差能发电流程图可知,涡轮发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巨大噪声,干扰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C正确;读图可知,发电设施中的管道内使用了大量化学剂,化学剂泄漏会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的设施吸水口有可能卷吸海洋生物,排水口不会卷吸海洋生物,排除A;海洋空间广阔,修建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对海洋生物生存空间的影响较小,排除B。故选C、D。

第25题 (双选题) - 多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面为课堂上老师让4位同学画的“热力环流模式图”,其中需修改重画的是(双选)(  )

解析:

白天,陆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海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高空气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夜晚,陆地降温快,盛行下沉气流,海洋降温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陆地流向海洋,高空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①正确,②错误。城区由于人为废热的排放,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郊区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③错误,④正确。所以需要修改重新绘制的是②③,故选B、C。


题干:

(2024·浙江宁波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1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广西地形图。

第26-(1)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纬度或太阳高度

解析:

结合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读出,南部等值线数值大,且向北减少,等值线近似东西延伸,说明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太阳辐射南北差异的影响因素是纬度(或太阳高度)。

第26-(2)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______,结合图2可推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答案:

多 地形

解析:

图示丙地是闭合曲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丙地的数值在4 600~4 800之间,较周边地区多。结合地形图可以判断出,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有高山分布,且位于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影响因素是地形。

第26-(3)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请分析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答案:

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解析:

推广利用太阳能的理由要从太阳能丰富、环保、可再生性等角度说明。广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题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棕壤是发育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的土壤,其土层呈鲜棕色,有机质含量高。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区,所处地形区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页岩的风化产物。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为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木材、稻草或者农作物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得到的物质)。下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

第27-(1)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说出棕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气候、植被(温带落叶林)、地形、成土母质(岩石)等。

第27-(2)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据图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答案: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分解快,养分积累少;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地表径流也带走部分养分;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养分循环旺盛,大部分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养分少。

第27-(3)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简述当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

答案:

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性,降低土壤酸性、黏重,改变土壤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