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全部能看到的结构应该是( )
解析:
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A符合题意;赤道面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实际存在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高倍显微镜下无法直接看到,B不符合题意;核膜和核仁在前期解体,末期重现,在中期不可见,C、D不符合题意。
(2024·宁波高一期中)染色体(质)在细胞周期中的行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e→a过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此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不是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的,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D错误。
(2024·台州高一调研)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甲~丁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些细胞所处时期及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细胞甲处于分裂间期,细胞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并且细胞有适度的生长,但蛋白质的合成不在细胞核,而在核糖体,A错误。
(2024·杭州高一期末)正常情况下,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染色体数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下列过程中跟染色体平均分配最无关的是( )
解析:
细胞膜的解体与重建与子细胞的形成有关,但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无直接联系,A符合题意。
(2024·宁波余姚中学高一期中)如图为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图甲染色体散乱排列,为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由丝状纤维组成的纺锤体,A正确;图乙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图丙所示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图丁所示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D错误。
(2024·绍兴越州中学高一月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与植物细胞不同的特征是( )
解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和胞质的分裂方式均不同,A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方式相同,B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核膜、核仁均发生周期性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赤道面的位置和染色体、染色质的转变方式均相同,D不符合题意。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中央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过度饮酒可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下列叙述不属于肝癌细胞特征的是( )
解析: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识别能力减弱,体外培养时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D符合题意。
(2024·杭州高一期末)2024年2月4日是第25个“世界癌症日”,主题是“整合卫生资源,医疗人人共享”。下列关于癌细胞和癌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癌症的病因同时与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可通过减少接触致癌因子预防癌症,患有癌症后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D正确。
(2024·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期中)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癌症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有关,此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但仍具有遗传性,A错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多数是由感染高危型HPV所致,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D正确。
(2024·杭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一对中心粒组成一个中心体,前期,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到细胞的两极,A错误;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且每个着丝粒与细胞两极的纺锤丝相连,B错误;不考虑基因突变,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的两极所含的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C正确;末期,细胞膜向内不断凹陷并逐渐形成环沟,最后缢裂为两个子细胞,D错误。
(2024·杭州高一期末)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分裂间期又可分成G1期、S期和G2期。CDK1激酶是细胞周期运转中的一种关键酶,周期蛋白B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并与CDK1激酶结合,使其活性达到最大,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G1期在S期之前,主要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A错误;由图可知,CDK1激酶可促进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推测其可能促进染色质凝缩,B错误;由图可知,CDK1激酶活性在G2期到M期交界处最大,可见CDK1激酶是调控G2/M期转化的关键酶, C错误;由图可知,当周期蛋白B含量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CDK1激酶的活性开始逐渐增加,所以CDK1激酶的活性依赖于周期蛋白B含量的积累,D正确。
(2024·金华高一期末)如图为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获得的某时期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由题图可知,DNA分布在细胞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图示时期,B错误;图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D错误。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很难实现完全清除,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癌细胞是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分裂较快,但其分裂间期时间依然远远长于分裂期,A错误;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组织间转移扩散,B错误;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畸形分化的细胞,能无限增殖,据此可推测,癌细胞内的细胞核、染色体都可能已经出现异常,C正确;每个人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是细胞癌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但不是达到一定年龄后都会患癌症,D错误。
如图一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的显微照片,如图二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某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 DNA相对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染色之前需要完成的2个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存在时间比染色质存在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在图一中始终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是图________所示的时期。在图三中________区段(请用图中字母表示) 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3)已知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能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则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一的图________所示时期。
(4)若图二、图三、图四表示的是同一种生物体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模式图,则图三中c的数值是____,图二中n的数值是________。图四对应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离 漂洗 (2)短 甲 DE (3)戊 (4)4 2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解析:
(1)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染色之前要完成的2个步骤为解离和漂洗。(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期,而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所处的时间要长,所以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存在的时间短。甲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在图一中始终以染色质形式存在的是图甲所示的时期。在图三的DE区段(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戊细胞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中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已知秋水仙素(一种植物碱)能够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一的图戊所示时期。(4)若图二、图三、图四表示的是同一种生物体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模式图,图四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则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图三中c表示DNA未复制时的核DNA数目,故c的数值是4;图二中2n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4n表示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1∶2,说明DNA复制完成,故4n=8,则n=2。
(2024·宁波高一检测)图甲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时期图,图乙中a、b、c分别为细胞周期中依次经历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柱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填编号)为前期,该时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解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发现处于图甲中②的细胞数量较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细胞④处于图乙中________时期,图乙中a→b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细胞胞质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图甲中细胞________(填编号)所处的时期。此时,植物细胞中________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产生两个新细胞。
答案: (1)③④ 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 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 (2)b DNA进行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3)⑥ 细胞板
解析:
(1)有丝分裂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前期中较晚的时候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开始解体,所以图甲中细胞③④为有丝分裂前期。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发现处于图甲中②的细胞数量较多。(2)图甲细胞④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对应图乙中的b,图乙中a→b变化的原因是DNA进行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细胞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在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面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产生两个新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