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作业5 第8课 (3)琵琶行并序

第1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正确,畅快/使……愉快,高兴。B项正确,随手/确实,实在。C项正确,退回/拒绝。D项错误,都是“总共、总计”的意思。

第2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诗句的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

“嘈嘈切切错杂弹”的意思是: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形容演奏技艺高超,声音悦耳动听,此处误用为对某事,人们各抒己见。

第3题 (名篇名句默写)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乐声粗重急促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①颖师: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未省(xǐnɡ):不懂得。③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④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第4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浮云’两句形容音乐虚浮无力”理解错误。这两句的句意是: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可见,“浮云”两句是形容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第5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后人评价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琴声之妙,此诗可谓形容殆尽矣”,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文学短评。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

解析:

(1)可从诗言情、言志的角度进行鉴赏。

全篇诗情起伏如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层见叠出,变化无穷。上联与下联,甚至上句与下句,都有较大的起落变化,例如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柔细的琴声,充满和乐的色调,中间着一“怨”字,便觉波浪陡起,姿态横生,亲昵的意味反倒更浓,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又如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柔一刚,构成悬殊的形势。第三联要再作起落变化,即由刚转柔,就很容易与第一联交叉重叠。诗人在实现这一起伏转折的同时,开辟了另一个新的境界,它高远阔大、安谧清醇,与首联的卿卿我我、充满私情形成鲜明的比照,它所显示的声音也与首联不一样,一者(首联)轻柔细屑,纯属指声;一者(三联)宛转悠扬,是所谓泛声。尽管两者都比较轻柔,却又各有特色,准确地反映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这首诗摹写声音精细入微,形象鲜明,却不粘皮着肉,故而显得高雅、空灵、醇厚。突出的表现是: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十分注意发掘含蕴其中的情志。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可以移情动志。好的琴声,也不只可以绘声,而且可以“绘情”“绘志”,把琴声所表达的情境,一一描摹出来。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2)也可以从手法角度赏析。

如开始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琴声。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达倾心相爱的一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正当听者沉浸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里,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恰似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为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而且跌得那样快,那样惨。

后面用侧面描写衬托琴声之高妙。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犹自扑扑簌簌滴个不止。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于是推手制止,不忍卒听。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会昌六年,,年七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燕集,皆年高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

第6题 (断句题) 难度 - 中档题 :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陛下启言者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所以发扬盛德也。

解析:

“言者路”是“启”的宾语,后面B处应断开。“论得失”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应断开。“若黜之”是假设的情况,“黜之”是动宾结构,后面E处应断开。“非……也”是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

第7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B项意思不同,“迁客骚人”的“迁”是“(被)贬谪、降职”的意思。D项“卒获有所闻”的“卒”是“最终”的意思。

第8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像山东百姓种植的庄稼,饱满充实”错。原文“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意为“像山东百姓谈论庄稼之事,字字句句都非常朴实”。

第9-(1)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

解析:

“才下”,才能低下;“宜”,适当;“丐”,乞请。

第9-(2)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此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

解析:

“因为”,因此创作;“凡”,总共;“命”,题名。

第10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材料二说“居易累以忠鲠遭摈”,请结合材料一概括白居易“忠鲠”的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元和四年,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且多放出一些宫女;②在殿中答对时持论刚正耿直,直言皇帝错了;③武元衡被杀后,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抓捕盗贼,让宰相不悦。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并多放出一些宫女。(对此)宪宗多数采纳。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耿直,皇帝不理解,白居易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能忍受这个,一定要贬逐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这不是发扬君主盛德的办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允许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以学士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皇帝下诏许可。第二年,白居易因母亲去世解官,守丧期满后还朝,授任左赞善大夫。这时候,盗贼刺杀武元衡,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请求赶紧抓捕盗贼,洗刷朝廷耻辱,把务必抓住凶犯作为要求。宰相嫌他越职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很久之后,调任为忠州刺史。入朝担任司门员外郎。当时皇帝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适当,白居易于是乞请调任外官。出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会昌六年,白居易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材料二: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因年纪大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的人们羡慕他们。白居易的诗以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像山东百姓谈论庄稼之事,字字句句都非常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