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四川眉山公布了近年来10处重大考古发现,其中莲花坝遗址是目前四川地区层位明确、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距今约6 000—5 000年的小石器、细石器和陶器近1万件,还出土了丰富的植物遗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解析:
莲花坝遗址是目前四川地区层位明确、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可以推断当时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A、B不符合题意。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黄陂盘龙城遗址是一座距今约3 500年的商城城邑,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 000余件。出土的大圆鼎通高85厘米,是目前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青铜圆鼎。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历史时期( )

①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劳动成果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④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劳动成果属于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也属于封建社会,①④排除。故本题选C。
1956年,考古人员在滇池东南岸的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及滇王金印,首次印证了古滇国的存在。遗址发现了汉代的道路、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和包括滇国相印封泥在内的大量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根据材料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统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劳动成果
②古滇国遗址属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遗迹
③古滇国时期,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古滇国人从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解析:
从“遗址发现了汉代的道路”可以推断出古滇国处于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在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工具和劳动成果,①不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人类走出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而材料中所述时期属于封建社会,④错误。故本题选C。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该观点表明了( )
①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②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全面混乱状态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解析: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道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的不同地位,不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重要性,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全面混乱状态,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
解析:
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没有体现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A不符合题意。“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那时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产生,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总结,故B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这是基于《共产党宣言》( )
①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具体的目标任务
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③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解析:
《共产党宣言》可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理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目标任务,①错误。《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错误。故本题选C。
(2024·四川高一期中)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错误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主义不一定会实现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④对应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表明( )
①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产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一般指导
④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美好未来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当代科学社会主义,①不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中国范式,但不是一般指导,世界各国的发展要立足自身实际,③不选。故本题选D。
(2024·江苏高一期中)“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理解正确的是(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B错误。这一时期,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迫切任务,C错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错误。故本题选A。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103年前,红船破晓,东方日出。如今,巨轮巍巍,百川向海。百年多来,在中华大地上,多少巨变天翻地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
②使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有了可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③标志着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④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立了新中国
解析: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立了新中国,④错误。故本题选A。
毛泽东同志把革命这篇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并说“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关于这两种革命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须互相衔接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不是必然结果,②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不是前提条件,③错误。故本题选B。
(2024·安徽高考)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D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B不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C不选。故本题选D。
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说明了( )
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
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
解析:
应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三大改造胜利的意义,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024·黑龙江高一期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素材中,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③我国的农业初步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④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
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排除。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该任务并未完成,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思想和设想。大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该大会(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④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作出规定
解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党的八大,②错误。该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定,而不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基本矛盾作出规定,④错误。故本题选B。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错误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借鉴了苏联的某些经验,“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说法错误,③排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4月27日至5月1日,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谈谈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答案: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广泛深入持久地影响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人民之中,不断依靠人民取得新的胜利。 (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综合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我国具体实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题干:
(2024·广东高一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基本结束了不能生产钢轨、无缝钢管、合金钢等钢材的历史,改变了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互不配套的落后状况;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粮食、棉花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经济作物也获得一定的增长,用占全球9%的耕地初步满足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的基本需求;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艰辛探索。
答案: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以“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也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