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所打的一系列点,如图所示,各相邻的计数点的距离分别为xⅠ、xⅡ、xⅢ…,各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面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恒量,即Δx=aT2,对应于该题有xⅡ-xⅠ=xⅢ-xⅡ=aT2,而xⅢ-xⅠ=xⅢ-xⅡ+xⅡ-xⅠ=2aT2,A、B、C正确,D错误。
(2024·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一期中)校运会时,高空无人机在完成拍摄任务后返回地面,某一段过程可视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过程中,前0.5 s内的位移为3.5 m,前1 s内的位移为8 m,则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0.5~1 s内的位移为x2=8 m-3.5 m=4.5 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Δx=aT2可知加速度为a= m/s2=4 m/s2。故选B。
(2023·杭州市东方中学期中)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固定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B、C 三点,如图所示,已知AB=18 m,BC=3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 s,则小球在经过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
解析:
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根据位移差公式有Δx=at2 ,代入数据解得a== m/s2=3 m/s2,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vB= m/s=12 m/s,所以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vA=vB-at=6 m/s,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vC=vB+at=18 m/s。故选B。
(2024·阳江市高一期末)若某飞机在机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起飞,该过程经历的时间为3t,飞机通过的距离为x,则该飞机在最后一个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 )
解析:
飞机在机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起飞,则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则该飞机在最后一个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为s=x=x,故选C。
有一人站在火车第一节车厢前,火车从静止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10 s, 那第二节车厢通过他所需要的时间是( )
解析:
因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则第二节车厢和第一节车厢通过他所需的时间之比为(-1)∶1,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10 s,则第二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10(-1) s。故选C。
(2023·衢州市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的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电压为 V;
(2)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在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打下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 s;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20 (2)0.4 0.16 0.81
解析:
(1)题图甲中的电火花计时器接电压为220 V的交流电源;
(2)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打下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t=4×5×=0.4 s
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vB==×10-2 m/s≈0.16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a==×10-2 m/s2≈0.81 m/s2
(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之差为6 m,则可知( )
解析:
根据Δx=aT2,可得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m/s2=6 m/s2,故C错误;第1 s内的位移为x1=a=3 m,故A正确;物体第2 s末的速度为v2=at2=12 m/s,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v==6 m/s,故B错误,D正确。
(2024·浙江慈溪中学高一检测改编)“蛟龙号”在第五次深海探测活动中,完成海底科考任务后沿竖直方向上浮,设从H深度处匀减速上浮,经过一段时间后“蛟龙号”上浮到海面,此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则满足( )
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位移的时间比为1∶(-1)∶(-)∶(2-),利用逆向思维,把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故选A。
(2024·福州市高一期中)一辆汽车在正常行驶时,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司机在经过0.5 s的反应时间后采取紧急刹车。汽车紧急刹车后经7 s停止,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2 m。
(1)开始刹车时的速度是多大?
(2)汽车从发现障碍物开始整个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 (1)28 m/s (2)112 m
解析:
(1)将汽车刹车的过程看作是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 m/s2=4 m/s2
开始刹车时的速度是v=at'=4×7 m/s=28 m/s
(2)汽车从发现障碍物开始整个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s=vΔt+t'=28×0.5 m+×7 m=1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