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年代距今7 800~8 300年,人们在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贝器等人工遗物和早期稻作遗存。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
①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③出现了城市轮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④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出现了阶级分化
解析:
③④是原始社会解体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历史产物,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关于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国家之间的历史联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D正确,A、B、C排除。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是夏商周时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之一。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解析:
夏商周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B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当时使用的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新石器,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明代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下列对此社会形态的描述,理解正确的有( )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解析: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①说法错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人民公约”,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宣言》,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等,都贯穿了“人生来平等”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用这些思想鼓动和联合广大民众向封建专制发起进攻,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平等思想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思想解放
③资本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④资产阶级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变革社会
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①说法错误。材料的主题不是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思想解放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根源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以榨取雇佣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农联盟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解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错误。故本题选B。
2023年3月,以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为代表的一系列欧美银行爆雷事件震惊了全球,这或许预示着美西方将爆发超越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以下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表现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可通过具体的改革方式加以解决
④预示着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不可避免
解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排除。故本题选B。
2024年2月2日,德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罢工,导致80个城市的公交和有轨电车站陷入停顿。这次罢工旨在争取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时间和增加假期权益。这并非德国近期首次发生的罢工行动。上周,火车司机也举行了罢工,导致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国家铁路系统几乎陷入停顿长达五天的状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为基本特征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德国罢工潮的总根源
③工人罢工折射出德国存在严重的阶级对立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无法得到缓和
解析: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错误。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缓和阶级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C。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形成和更替,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助于弄清我们从哪儿来,现在在哪儿,将来去哪儿的问题。以下关于几种社会形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奴隶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解析: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说法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在谈到空想社会主义时,恩格斯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可知(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有美好蓝图,没能看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没能找到当时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未能认识到经济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①错误。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④错误。故本题选C。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解析: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错误。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错误。故本题选B。
《共产党宣言》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欧洲的旧势力之所以如此畏惧,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不符合题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错误。故本题选C。
下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示意图,两处字符分别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
解析: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C正确。
深圳市某高中社团策划拍摄了一期以“社会制度演进”为主题的短视频,生动呈现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状态。下列场景展示正确的有( )
①原始社会:人们一起采集和狩猎回来后,氏族长按贡献大小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作一整天后,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
③封建社会:农民在租种的土地上劳作完,继续耕种自己家贫瘠的小块田地
④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建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解析:
在原始社会,人们一起外出采集和狩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而不是按贡献大小分配劳动产品,①错误。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并占有奴隶,“将劳动工具和部分劳动成果带回自己家中”说法错误,②排除。故本题选D。
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都是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上写下的精彩篇章,使共产主义理想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步实现。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 )
①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全面胜利和普遍实践 ②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
③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历了严重曲折 ④揭示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趋势
解析:
题干中反映出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活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全面胜利和普遍实践”的说法不符合现实,①错误。题干未涉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历了严重曲折,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五百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遭遇曲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并未改变。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③资本主义自身难以克服的痼疾依然存在且不断激化
④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超过五分之一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②不符合题意。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人口占比并不能印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并未改变,④错误。故本题选A。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美国债务危机可能会造成全球通货膨胀。正如德国社会学家施特雷克所说:“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政府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而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写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也可)
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的合理性。
答案: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个学说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目的并非为了创立一个历史学派,也非仅仅为了合理地解释历史,而重要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为了变革现实,为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剩余价值理论,表面看来是在研究经济问题,其实是在研究人,研究经济关系背后隐藏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上是关于工人阶级革命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从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这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
答案: (1)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