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能作业5 地震和地震波

题干:

(2024·四川成都模拟)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震中位于图中(  )

第2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d处称为(  )

解析:

图中d处为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为震源。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故震中位于图中c处。


题干: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了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第3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解析:

与横波相比,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二者的传播速度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第4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解析:

地震波中的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石油是液态物质,故判断图①符合地下储有石油的状况。


题干:

(2023·江苏南通期中)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5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 ②防震意识较差 ③建筑物质量较差 ④人口较为密集

解析: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由于防震意识较差、建筑物质量较差,抗震能力差,导致地震灾情较重;余震次数的多少与是否在农村地区无关。故选B。

第6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  )

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②纵波到达,左右摇晃 ③横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 ④横波到达,左右摇晃

解析:

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们往往会感到“先颠后晃”,原因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地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人们感到上下颠簸,几秒钟后横波到达地面,人们感到左右摇晃。故选B。


题干:

下表示意两地同年发生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以下各题。

第7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根据资料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X地地震的震级高,所以释放的能量大;两地都不位于震中;两地的地震均有人员伤亡;表格中未出现震源深度的数据,所以无法判断两地震源深度的大小。故选A。

第8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关于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较大,震中距较小,地震发生在凌晨。Y地位于印度中部,不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D符合题意。


题干:

(2024·湖北宜昌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在土耳其(38°N,37.15°E)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2月21日,地震已经造成约4.5万人遇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9题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我国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  )

解析: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但横波破坏力强;根据先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正确。

第10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关于地震灾害的避防,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 ②地震发生时,若在单元楼上,应该乘电梯迅速到达一楼,跑到空旷区域 ③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④一旦被掩埋,用尽全力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

解析:

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①正确;若在单元楼上,不能乘坐电梯逃生,②错误;在车站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③正确;一旦被掩埋,不能用尽全力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大声呼叫,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④错误,D正确。


题干: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和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1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能穿过地球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波是(  )

解析:

地震波中,纵波的波速较快,能在各态物质中传播,横波的波速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图示相同的距离,传播时间越长,说明波速越慢,W1是横波,W2是纵波。能穿过地球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波是纵波,横波不能穿过。故选B。

第12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解析:

若甲地震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结合左图中曲线,横轴表示震中距,纵轴表示传播时间,可知甲地震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4 500 km。故选D。

第13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解析: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图示三个圆的交点(②),与三地的距离是各地的震中距。①③④是两个圆的交点,不是震中的位置。故选B。


题干:

下面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分布图”和“地震烈度简表”。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第14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

解析:

根据图示和表格信息可知,①处烈度最小,等震距最大。

第15题 (单选题) 难度 - 中档题 :

可能位于震中附近的是(  )

解析:

图中④处烈度较大,可能位于震中附近。


题干:

读“某次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第16- (1)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答案:

与县城B和乡村C相比,城市A人口多,建筑面积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第16- (2)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此次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程度最严重的是聚落________,试分析原因。

答案:

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房屋抗震能力差。

第16- (3)题 (非选择题)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预测三个聚落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并排序,试说明其原因。

答案:

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由A→B→C逐渐增大。原因: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差,导致死亡人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