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作业1 第10课 (1)劝学

第1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正确,借助/借、借给。B项正确,强健的、强大的/有余。C项正确,横渡/与世隔绝的。D项错误,都是“勉励、鼓励”的意思。

第2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知”同“智”,见识。B项“有”同“又”,再/“暴”同“曝”,晒。C项“生”同“性”,天性。

第3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D项“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第4题 (选择题) - 单选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D项古今义均为自然界的风和雨。

第5题 (名篇名句默写)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作比,形象地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

(2)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通过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题干:

翻译下列句子。

第6-(1)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得分点:生、假、物)

第6-(2)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远达千里;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得分点:故、无以、至)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

第7题 (断句题) 难度 - 中档题 :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意亦有所止与?

解析:

“乎”是句中表停顿的助词,其后不停顿,“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不识步道者”作主语,因内容较长,其后D处断开;“与”同“欤”,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F处断开。

第8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D项错误。都是“近”的意思。C项正确。穷尽/不得志。

第9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那他终将不能够成为君子”错。“冥冥”与“惛惛”同义,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根据“故君子结于一也”可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如果一个人有“冥冥之志”,做“惛惛之事”,那他终将成为君子。

第10-(1)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解析: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应为“利爪牙,强筋骨”;“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因为。

第10-(2)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瘸了腿的鳖也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一点一点不停地堆积泥土,即使是高山也可以堆积而成。

解析:

“跬步”,半步,一小步;“跛鳖”,瘸腿的鳖;“累”,堆积;“辍”,中间停顿,停止。

第11题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荀子认为造成“跛鳖致之,六骥不致”的原因是什么?他想借此强调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跛鳖不停地去做,六骥不专心去做。(2)强调:凡事贵在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成功。

解析:

(1)由材料二“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可知,原因是跛鳖不停地去做,六骥不专心去做。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千里;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2)荀子用“跛鳖致之,六骥不致”做对比,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获得成功。强调了凡事贵在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积累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非凡的智慧就会得到,圣人的心怀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实为“八”)条腿,还有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目标。《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坚如磐石。”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材料二:

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达到。但是,如果用有限的气力要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赶起来没完没了,那么即使劣马跑断了骨头,走断了脚筋,一辈子也不能赶上千里马啊;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有的先到、有的后到。怎么不能到达目的地呢?不知道走小路的人,是用有限的力量去追逐那无限的目标呢,还是也有个让它停下来的限度呢?对“坚白”的考察、辨析,不是不明察,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异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是君子并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那么即使瘸了腿的鳖也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一点一点不停地堆积泥土,即使是高山也可以堆积而成;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千里马的差距那样悬殊吗?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千里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如果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是不可能超过别人的。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黄庭坚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

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第12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诗人勤奋创作……直到虫鸣之时”错。“千笔秃”是因为诗人公务书写多,并不是因为诗人创作勤奋,“百虫鸣”是描述“嚚讼”繁而喧嚣。

第13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生新瘦硬,好奇峭拔”是黄庭坚诗作的主要风格,而本诗通俗晓畅。请从语言和意象两个角度对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语言上,本诗用词简洁易懂,语句文从字顺,“抱取鲁论来讲评”一句接近口语化表达,没有使用生僻典故,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②意象上,本诗选用了较为简单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如“虫鸣”“山”“海”等意象,贴近生活,为人所熟知,使得表意明确,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