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智能作业5 第3课 (2)哦,香雪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寂静叫人心惊肉跳,那声音窸窸窣窣,又让她害怕不已。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第1题 (语言文字运用)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下列句子中,和文中画横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画横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沉默”赋予大山人的神态。A项是细节描写,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项拟人,“推倒”赋予太平洋人的动作。C项夸张,“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夸张地写出了露水的重量和光亮。D项排比,“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一组排比句。

第2题 (语言文字运用)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请赏析第二段中加下划线词语“怂恿”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此处贬义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的活泼可爱。

解析:

“怂恿”本义是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指不好的事情),这里用来描写“风”,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核桃叶在风的吹拂下“豁啷啷”作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的可爱,这是贬义词褒用。

第3题 (语言文字运用) - 简答题 难度 - 基础题 :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害怕窸窸窣窣的声音。

(示例二)现在这陌生的西山口让她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让她害怕,窸窸窣窣的声音让她害怕。

解析:

选取其中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可以把“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作为基准句,将其他句子改写成这种动宾结构。也可以把“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作为基准句,将其他句子调成与其一致的形式。注意句子表达要通顺。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十八岁出门远行

郑士波

父母一早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终于,母亲忍不住了,对我说道:“波仔,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我们明年再考。”

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父母比我还焦虑不安,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就偷偷去找了我们那个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大家都叫她曹二姑。

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

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

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关上灯之后,双眼盯着黑黑的屋顶,困却睡不着。因为睡不着,眼泪总是流个不停。

耳边不时传来邻居们的闲话,说是哪个成绩好的同学去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今年还是没考好。有人对父母说:“你们家波仔不是成绩很好吗?不会也考不上吧?”

还有人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曹二姑给我批的命,到处宣扬道:“成绩好有啥用啊?没那个命也不行啊。人斗得过命吗?”

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在连续一周的失眠后,我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都是头发。头顶前部已经掉光了,两侧也稀稀拉拉的,都能看得见头皮了。

就在我原本茂密的头发快要掉光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要去北京的前几天,母亲带着我进了一趟城。给我买了一套秋衣秋裤后,剩下的钱也买不了什么了,哪怕是打折的断码的鞋。

她腆着脸,带着乞求的语气,让卖鞋的人再便宜一点。

“我还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鞋还要讲价的。”女老板有些轻蔑地说,“要是没钱,就不要买了。我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开善堂的。五十是最低价,你爱买不买!”

“可是,我只有四十块钱了。老板,你就行行好,卖给我好不好?”

母亲这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妈,我不要了,我还有鞋穿。”

母亲听到我这句话,看着我右脚那只破了个洞的鞋,眼泪扑簌簌就下来了:“我太穷了!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连一双新鞋都买不起!”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嚎啕大哭,她似乎要把这些日子的委屈都哭出来:我无能啊!我对不起我优秀的儿子啊!

我本来想劝母亲说,我实在不需要一双新鞋,破的那双鞋补一补,还能接着穿的。可是,一看见母亲哭,我有点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卖鞋的那个女人看母亲哭了,也慌了,说:“大姐,你先别哭嘛,有事好好说。我真的给你的是最低价了,我从厂里拿的就是这个价,真的没有跟你多要一分钱。”

她冲着发愣的我说:“你劝劝你妈妈,让她别哭了。我三十卖给你们了,我亏二十块钱!给你们留十块钱坐车回去。哎,大家都不容易啊。”

母亲听到这句话,止住了哭声,她用手抹了抹脸上的眼泪,又在衣服上擦了擦手,②从兜里掏出一个方帕子,打开,把几张发皱的零票子数了又数,付了钱,一个劲地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你真是菩萨转世。”

卖鞋的女老板接过钱,把鞋递给我说:“你先试试这双,看合适不合适。这些鞋你看哪双合适,阿姨都给你一个价。”“这双鞋就挺好的!”我穿上新鞋,虽然有点夹脚,可是这些鞋要么就是特大码的,要么就是小码的,刚好合适的肯定不在这里卖。

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了!终于可以去北京上大学了!我内心有一种短暂的莫名的兴奋。为了省钱,我只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家里没人送我。母亲把东借西凑来的学费缝进我的裤子里。

刚刚步入十八岁的我啊,意识到了某种意义。这一次不仅仅是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一个人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去上学。更重要的是,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③我要独自一个人去走自己的路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县,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市,第一次走出我所在的省,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远行。

我一个人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到达了北京。一排排房屋映入眼帘,郊区的房子有些破破的矮矮的,再开进去一点,就有了楼群,高大的楼群,宽阔的街道,还有奔跑着的汽车……

列车缓慢进入市区,北京城像一床新的棉被一样舒缓地打开,冲我张开了她的怀抱……(选自《飞天》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第4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表现出‘我’生活节俭”错,应该是表现母亲生活节俭。

第5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

“母亲面对严重失眠、头发脱落的‘我’产生的无奈之情”错。应该是母亲连一双鞋都买不起,感到对不起“我”。

第6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小说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梳理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出成绩前内心是平静的;(2)对于曹二姑的批语完全不相信;(3)等待让“我”变得极度烦躁;(4)漫长的等待让“我”变得不自信;(5)因为要去北京上大学,内心很兴奋。

解析:

由“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可知,没出成绩前“我”的内心是平静的。由“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可知,对于曹二姑给“我”批的“没有上大学的命”的批语,“我”是完全不相信的。由“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可知,漫长的等待让“我”变得极度烦躁。由“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可知,漫长的等待让“我”开始失眠,变得不自信。由“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了!终于可以去北京上大学了!我内心有一种短暂的莫名的兴奋”可知,因为要去北京上大学,“我”内心很兴奋。

第7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同处青春时期的“波仔”和《哦,香雪》中的“香雪”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都渴求进取。“我”渴望考上大学,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2)都淳朴善良。“我”不忍心看到母亲低声下气求人的样子,宁愿不买新鞋;“我”只在特价鞋里买鞋。香雪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3)都坚毅执着。“我”一直保持好成绩,坚信自己能考上大学,直到自己一人坐火车到北京上大学。香雪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

解析:

(1)都渴求进取。由本文“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这一次不仅仅是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一个人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去上学。更重要的是,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我要独自一个人去走自己的路了”可知,“我”渴望考上大学,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由《哦,香雪》“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就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包”“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可知,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香雪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可见香雪渴求科学文化,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好奇和向往。(2)都淳朴善良。由本文“母亲这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妈,我不要了,我还有鞋穿’”“我穿上新鞋,虽然有点夹脚,可是这些鞋要么就是特大码的,要么就是小码的,刚好合适的肯定不在这里卖”可知,“我”宁愿不买新鞋,也不忍心看到母亲低声下气求人的样子,“我”只在特价鞋里选择,表现了“我”的淳朴善良。由《哦,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可知,香雪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可见香雪的淳朴善良。(3)都坚毅执着。由本文“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我一个人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到达了北京”可知,“我”一直保持好成绩,坚信自己能考上大学,直到自己一人坐火车到北京上大学,表现了“我”的坚毅执着。由《哦,香雪》“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可知,为了换取铅笔盒,香雪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见香雪的坚毅执着。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御带花

欧阳修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钰,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①欧阳修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到洛阳任留守推官,直到景祐元年(1034)任满回京,时年二十八岁。该词作于词人自洛阳归京后的景祐二年至三年(1035—1036)之间。②宝檠:华美的灯。檠,灯架,代指灯。③五王宅:唐睿宗五子之宅。此处指汴京贵胄宅第。

第8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解析:

“讽刺了以元宵佳节为机逢迎权贵的现象”错。“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是为了表现元宵节来来往往、车水马龙的热闹。

第9题 (古代诗歌阅读) - 简答题 难度 - 中档题 :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京城元宵节的喜爱。开篇以设问的方式直接指出帝都元夕风光之好。“偏爱”二字体现出了词人的喜爱之情。②对繁华帝京气象的赞叹。词人浓墨重彩地表现元宵节的热闹,反映出帝都的繁华,令人惊叹。③志得意满的潇洒豪俊。末尾三句是词人心迹的自我表白:在这样纵情欢游之夜,年少狂热的年轻人当尽兴畅饮,不醉不归。词人此时正当青年,仕途顺利,具有满腔豪气。

解析:

①“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春天最美好的风光在哪里呢?元宵节则是京城里的人们的偏爱。开篇以设问的方式直接指出帝都元夕风光之好。“偏爱”二字体现出了词人的喜爱之情。首两句表达了对京城元宵节的喜爱。②千万重五彩丝绸,建造起一座高如山岭的彩楼,耸出半空,金碧辉煌。各种各样的华美彩灯点缀在红色的帷幕上,多姿多态,有如龙腾虎跃。在长长的平整而开阔的道路上,精致的马车络绎不绝。词人浓墨重彩地表现元宵节的热闹,反映出帝都的繁华,令人惊叹。表达了对繁华帝京气象的赞叹。③“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我这正值青春年少的狂热少年意犹未足,不喝个酩酊大醉又怎么会回去呢?这三句是词人心迹的自我表白:在这样纵情欢游之夜,年少狂热的年轻人当尽兴畅饮,不醉不归。词人此时正当青年,仕途顺利,具有满腔豪气。表达了词人志得意满的潇洒豪俊。